10月26日,行唐縣首屆“安太”蘋果采摘節開幕,來自北京、保定、邯鄲的游客紛紛趕來采摘,讓東安太莊村村民個個喜上眉梢,大伙都說這回脫貧可有了盼頭。
“‘十一’”國慶黃金周一過,我這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,來自北京、保定及周邊省市的客商紛紛要求過來采摘。前幾天,北京一下子來了300多人,一次就采摘了10000多斤,看來今年我們村的富士蘋果真的要‘火’了!”東安太莊村支書劉金國開心地說。
東安太莊村地處行唐縣東部丘陵區,全村共有402戶1364人,既是蘋果種植的傳統村,又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,去年全村貧困戶203戶,貧困人口522人。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,依靠這里的氣候及地理位置等優勢,村民們開始種植起富士蘋果。然而,以前由于村民粗放經營管理,缺乏市場觀念,出現了產量小、質量差、效益低等狀況,經營了20多年的果農們不得不把大片的蘋果樹砍掉當柴燒。
近年來,行唐縣委、縣政府圍繞發展果品產業促進農民脫貧致富,實施了“科技興果富農”戰略,整合農口資金,投資數百萬元,在該村實施了涵蓋基礎設施、水利管道、植樹綠化、旅游開發等多個工程的脫貧幫扶建設項目。
“鉀長石風化的土壤土層深厚,含鉀量高;光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;水質為沙河國家一級水,這些是我們安太蘋果口感極佳的秘訣所在。而技術推廣則是我們村蘋果質量安全保障?!睎|安太莊村技術員劉國才說,該村蘋果示范園,采用寬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,并運用壟覆膜節水灌溉等技術,使果園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。同時,通過實施“三優”蘋果栽培技術,避免了當前喬砧密植控冠和促花難度大、不易掌握,推廣難度大的不足,從根本上將傳統的技術集成模式改變為簡化技術型,更便于鄉親們管理。
2012年,東安太莊村蘋果基地被省林業局列入“省級觀光采摘果園”,并被國家農業部確立為“農業部標準化果園示范基地”。圍繞打造“省級觀光采摘果園”,發展集果品采摘、生態觀光等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基地,該縣嚴格按照標準化無公害果品生產要求,幫助該村注冊了“安太”牌蘋果,依托品牌打開市場門路。
“我們使用的肥料全是農家肥,蘋果基地50米-100米之間安裝一臺殺蟲燈,樹干上統一抹粘蟲膠,地下、空中的害蟲全部納入通殺范疇,確保蘋果全程處于無害化生產?!睎|安太莊村果農劉新偉說。
如今,東安太莊村家家戶戶在崗坡上都栽上了蘋果樹,全村已種植蘋果2800畝,成為河北省第二大蘋果生產基地。蘋果產業不僅鼓了村民們的“錢袋子”,還拉動了村里旅游業的發展。今年駐村工作組還幫助該村謀劃了一座容量500噸的冷庫,發展起農家樂10家,開始建起了以住宿和餐飲為主的美麗鄉村旅游接待中心。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僅蘋果種植,今年鄉親們就能增收1000多萬元,年底全村將有184戶貧困戶脫貧?!?劉金國樂呵呵地說,“如今,蘋果樹成了鄉親們的‘搖錢樹’,通過發展蘋果產業,村民們抱上了‘金飯碗’,開始奔上小康路,村里剩余的19戶貧困戶明年年底全部脫貧摘帽?!?/p>
上一篇:聯系我們